本以为剧版《长安的荔枝》翻车会拖累电影版,不料电影版口碑大爆,直接盘活了该IP。豆瓣7.7分的成绩,可谓是近期国产真人电影的佼佼者,甚至可以成为今年年度十佳的国产影片。
《长安的荔枝》的故事内核,国人大抵耳熟能详——它脱胎于杜牧那首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”的千古绝句。观众对故事走向和其批判现实主义的底色早有预期,因此影片的成败关键,便在于如何为这历史的骨架填充丰满的血肉与鲜活的细节。
为让这个古代寓言更易被当代观众接纳,电影进行了精妙的类型化改造。前半段大量融入喜剧元素,以消解历史题材的沉重感。大鹏、宋小宝、白客、付航、王迅、林雪、童漠男等一众笑匠的加盟,密集而自然地抛洒笑料,让故事在轻松诙谐的基调中流畅铺展,毫不沉闷。
然而,影片的妙处在于,欢声笑语之下,观众对小人物的共情未被削弱。大鹏所饰演的主角李善德,如同一个跨时代的小人物缩影。本分守纪、兢兢业业,但不懂得见风使舵、溜须拍马,于是在高层博弈中,不幸成了用来献祭的的替死鬼。
这样真实可感的小人物视角,容易唤起普罗大众对自身境遇的联想,天然赢得观众的同情与认同。
在喜剧的糖衣之下,《长安的荔枝》实则藏着一颗“炮弹”。片中的荔枝如同《指环王》里的至尊魔戒,在护送过程中,引发了一段血腥厮杀和人性悲剧。
李善德本次护送荔枝的任务,触碰到了多方势力的核心利益。如果李善德凭一人成功将荔枝从岭南护送到西安,首先对岭南地方势力来说,朝廷就会质疑地方的能力和忠心度。所以片中,孙阳饰演的赵辛民不惜安插线人,时刻观察李善德一言一行,以免事成影响自身利益。
对于地方势力来说,他们出手阻止的出发点是出于自保,格局并不大。但对于更高一层的朝廷来说,护送荔枝这可是一场权力斗争博弈。
刘德华饰演的右相杨国忠就将荔枝转运视为巩固权力的工具,意图独占功劳、安插亲信,并通过项目中的“灰色收入”(如征用劳力、加征税赋)扩充私库及皇帝的小金库(大盈库)。李善德若成功,功劳可能被右相攫取;若失败,则成为替罪羊。
杨国忠其实是本片的一个阴谋家,与他看似信佛的假象(他每次与李善德见面的场所都是寺庙)形成鲜明的反差。对他来说,官场的流程是可以绕过的——“流程这种东西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”。如果以现代政治哲学的术语去分析,他是一个枉顾“程序正义”的公职人员。
刘德华曾在《寒战》中也讲过类似的台词。
而鱼朝恩(常远 饰)表面效忠右相,实则以右相令牌为跳板,借势调动各部门资源。他在得知李善德已研究出荔枝转运方案后,曾主动接近并假意协助,实则扣下方案不报,企图独占功劳计划,在圣人面前将成功归为己有,借此跻身权力核心圈。但他担忧右相借此事进一步得宠,威胁自身地位,因此转而暗中破坏运输计划。
高层翻云覆雨的权谋游戏,其残酷与荒诞,最终由李善德这个身处漩涡中心的“棋子”一一尝尽。
那问题来了,一心只想解决问题的老实人李善德,他知道自己卷入了这场权力斗争吗?这个问题便引出了护送荔枝外的另一条主线:李善德的觉醒。
一开始,对李善德来说护送荔枝是一个没可能完成的技术问题,但是一次又一次技术上的突破,他遭遇了越来越多的人力阻碍,尤其是见到因为自己的“执著”而造成的生灵涂炭,这位技术官僚、政治小白最终意识到,护送荔枝不是技术问题,而是一个政治问题。
片中一句对白道明了整场任务缘起的荒诞——“也不知道是谁跟皇上提了一嘴岭南的荔枝比蜀道的更好吃”。而当杨贵妃在众多贡品中随手拿起荔枝又放下时,更暗示这场劳民伤财、堪比“烽火戏诸侯”的闹剧,或许连目标本身都虚无缥缈——杨贵妃可能就不爱吃荔枝。
也是经此一役后,李善德看清楚了,自己就是权力博弈和利益交换中的一颗棋子、一个牺牲品,全程都是在被动被人给玩弄。
如果李善德就此认命,但他在这部作品中高度也就只是个悲剧人物。但是他从悲剧变为悲壮,是在于他以良知和生命为代价,对杨国忠发出了最微弱的抗议。这悲壮的抗争虽招致全家流放岭南的厄运,却阴差阳错地让他们避开了几年后吞噬长安的“安史之乱”,命运的吊诡在此刻显露无遗。
结局之处,李善德听到长安沦陷的消息后,他坐在荔枝树下,一边狂吃荔枝,一边耐人寻味地嚎啕大哭。
他到底在哭什么呢?是在感慨那些死去的百姓?是在庆幸自己因祸得福?还是在哭自己多年来誓死捍卫的大唐江山,宛如大梦一场?个中辛酸苦涩,尽付于那令人心碎的饮泣声中,留待观众品味。
《长安的荔枝》根植于千年中国政治文化的深厚土壤,其批判的锋芒已无需隐喻遮掩,电影早已直接明着点透。大鹏在电影里加入了不少现代流行梗,如“摸鱼”“画饼”,甚至加入一段时髦的说唱,这些小心思仿佛都在提示大家,这个关于古代的故事,其实也没有那么古。
或许,正是这样穿透历史迷雾、直抵现实肌理的表达,才更应是我们需要讲述并讲好的“中国故事”。
商赢配资,配资658,正规股票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