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鱿鱼游戏3》最终季上线了,这部曾经火遍全球的神剧,迎来了意料之中的烂尾。尽管在收视上依旧有号召力,在网飞多个国家都拿下了收视榜首,但口碑却从烂番茄的84%掉到了51%,评分几近腰斩,迎来骂声一片。
《鱿鱼游戏3》的失败,之所以是意料之中,是因为第二季上线时已显颓势,故事走入了重复第一季的死胡同。而第三季里,成奇勋为拯救婴儿甘愿牺牲的结局,不仅留下了一堆坑没填,更是让这部韩剧彻底沦为了套路式的英雄片。真是如韩媒所评价的那样,烧了1000亿韩元的成本(约合5.3亿元人民币),换来一个空虚结局。
尽管《鱿鱼游戏》的续集内容是狗尾续貂,但是续集给IP带来的巨大商业价值却是不可忽视的。如果说《鱿鱼游戏》第一季是靠内容赚钱,那么现在的《鱿鱼游戏》早已不再靠内容赚钱,而是靠IP衍生出来的多种业态赚钱,无论是游戏、综艺,还是线下体验馆、衍生品生意、品牌联名,都能给IP带来不亚于内容的收入,给网飞的商业布局带来极大的助力。
01
《鱿鱼游戏》当年之所以会成为一部现象级神剧,是因为既有“大逃杀”的游戏爽感,又有讽刺深度。豆瓣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,他们是“在最卑鄙的成人世界,玩最纯真的孩童游戏。”
这种极致的反差感,让《鱿鱼游戏》从一众大逃杀影视剧中杀了出来,迅速跃升为Netflix最受欢迎的非英语影集,首月吸引超过1.42亿家庭观看,为Netflix创造近9亿美元的经济价值,播放量在94个国家的排行榜上位居首位。
《鱿鱼游戏1》总共只有9集,耐人寻味的留白,给观众留下了很多悬念。比如鱿鱼游戏是如何诞生的?鱿鱼游戏的组织系统是怎样构成的?为什么创始人死了之后,鱿鱼游戏还是无法终止?如何才能摧毁这个运作系统?观看鱿鱼游戏的权贵嘉宾是谁?他们背后的故事又是怎样的?游戏的真正目的是什么?这些悬念都是非常好的剧情引子,只可惜在续集中都没有得到解答。
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《鱿鱼游戏》的续集,那就是“开头眼前一亮,中间套路重重,结尾彻底垮掉。”开头主人公成奇勋在赢得了456亿韩元之后,和想找到失踪哥哥的警察联手,组建雇佣兵小队,寻找面具人线索,想方设法阻止鱿鱼游戏的进行。中间,成奇勋被面具人捉到了小岛上,再度玩起了残酷的鱿鱼游戏,他想办法生存下去,并和队友携手发动反叛,但反叛失败,队友被团灭。结尾,成奇勋为了救婴儿,没有任何意义地自我牺牲后,鱿鱼游戏仍在继续。
在整个剧情推进的过程中,至少有三大败笔,让《鱿鱼游戏》续作彻底垮掉。第一就是坑没填上,第一季留下的悬念,续作里没有一个圆上。续作中成奇勋虽然被困在鱿鱼游戏里,但警察黄俊昊仍在外部调查神秘岛的线索。可找到最后一集才找到岛的位置,啥也没查出来,自己的反派大哥就跑了,岛也被炸了。这条线在叙事上没有任何意义,好像纯粹就是为了水时长。
第二就是剧情不精彩,虽然引入了反派潜伏在参赛者中做卧底,和主角联合参赛者发动叛乱的情节,但整体上依然在重复第一季的游戏模式和玩家冲突,缺乏新的创意和看点。而且有魅力的角色太少,除了沉着冷静和极度理性自私的反派队长,和武力强大又温柔善良的贤珠,其他角色的人设要么无聊,要么中途就崩塌了。甚至连主角成奇勋的人设最后都崩塌了,他在反叛失败后意志消沉,甚至将罪责完全推到别人头上的行为,让主角失去了人格魅力。
第三也是最大的败笔,就是这个毫无悬念的结尾。成奇勋为了救婴儿而自愿坠崖,这应该是上个世纪的常见套路,怎么21世纪了,还得用这种老掉牙的套路才能给故事画上句号吗?“孕妇死后,婴儿参赛”这个荒诞至极的设定,让剧情的走向变得很无聊,因为剧情不可能让婴儿死在观众面前,所以结尾必然是主角为了救婴儿牺牲。
但凡是观众能猜到的结尾,一定不是个好结尾。就连饰演成奇勋的演员李政宰,接受美国杂志《娱乐周刊》专访时,也坦言看完剧本后当场僵掉:“我完全没有想到会是那样的结局,我身为一直以来《鱿鱼游戏》系列的演出者,就连我都感到很冲击。因为太过于冲击了,我读完剧本还愣了一阵子,稍微休息一下才继续读下去。”就连演员本人都难以接受角色以这样的形式死掉,可想而知观众是怎样的态度了。
可以说《鱿鱼游戏》续集的剧情走向,完全走向了平庸套路,丢掉了讽刺内核,甚至结尾还在为美版的《鱿鱼游戏》做铺垫。凯特·布兰切特在美国街头打画片的彩蛋,既预示了鱿鱼游戏的没完没了,也预示了网飞绝不会轻易终结这个爆火IP。
02
虽然《鱿鱼游戏3》扑了,但网飞还是赚到了。作为现象级的IP,网飞早就为《鱿鱼游戏》开发出了一鱼多吃的商业变现路径。无论是自营衣物、品牌联名、手游开发、综艺真人秀,还是线下体验馆,多个板块应有尽有,总有一样能收割到消费者的钱包。
还记得《鱿鱼游戏》第一季爆火时,就带火了国内外一批商品,剧中的椪糖、面具、恐怖娃娃、复古风格运动服、白色便鞋销量都急剧上升,甚至成为了一个小风口。见商家都卖疯了,网飞干脆亲自下场,直接在自家电商平台Netflix.shop上线了《鱿鱼游戏》的官方周边,像卫衣、T恤等售价都在30美元-40美元,靠着周边不仅小赚了一波,还能顺便给自家的电商平台带来一大波流量。
除了自营产品以外,网飞后期还和711、麦当劳、PUMA等品牌合作,推出了饮食、鞋服、潮玩等各种各样的联名产品。
2023年,网飞又制作了综艺节目《鱿鱼游戏:真人挑战赛》,这个真人秀模仿了鱿鱼游戏的赛制,招募了456名玩家,通过一系列仿鱿鱼游戏的角逐淘汰,最终会有一人通过挑战,赢得456万美元大奖——这是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史上最高额的奖金之一。
尽管花了大成本,但真人秀的口碑很差,只获得39%的媒体新鲜度和24%的爆米花指数。不少网友认为这次照搬“很无聊,不仅没有精彩的剧情,还会觉得那些选手在被资本剥削,淘汰时既恶心又不道德。”
虽遇挫折,但网飞绝不灰心,去年继续推出了《鱿鱼游戏》第二季,迅速登顶网飞非英语电视节目全球播放量榜首,在92个国家和地区都排名第一。首周6800万次播放量,打破了《鱿鱼游戏》第一季首周5010万次播放量纪录。
于是网飞赶紧趁着热度,推出了手游《鱿鱼游戏:杀出重围》。这是一款大逃杀游戏,每局游戏中,32个玩家需要闯过“木头人”“椪糖游戏”“高空玻璃桥”等关卡,成为竞赛中的唯一赢家。
这款游戏是网飞收购的游戏工作室Boss Fight Entertainment开发的,据第三方数据机构AppMagic统计,在上线次日就登上24个地区的iOS免费榜榜首。之后又在57个国家和地区的苹果应用商店登顶动作类游戏下载冠军。不仅自身销量很好,还能在游戏和剧集之间实现交互推广。
同时在整个五年间,网飞一直在布局《鱿鱼游戏》的线下体验馆。最开始在世界各地以快闪店形式出现,2024年网飞在纽约的曼哈顿购物中心建立了长期的线下体验馆,已经开放售票。
官网显示,普通门票的起价是39美元。玩家将以24人为一组进行比赛,可以沉浸式地在鱿鱼游戏的场景里,和其他玩家一起闯关挑战。体验馆里还有韩国夜市和商品店鱿鱼市场,将出售一系列的影视周边。建立这种复合形式的线下体验馆,也是网飞杀入线下、加码主题乐园的重要一步。
据财联社援引Netflix文件数据报道,《鱿鱼游戏》第一季预估为Netflix带来近9亿美元的价值。而这么一个大热IP,带来的其实远远不止是金钱价值,而是对商业布局上方方面面的带动作用。比如说网飞在游戏领域的布局处于起步阶段,从2021年才开始增加游戏业务,而一个自有IP的爆款游戏将会给网飞的游戏板块带来很大的流量,有助于加速整个板块的发展。
还有主题乐园业务,像《鱿鱼游戏》这种非常适合开发主题乐园向的影视IP并不多见,所以网飞是物尽其用,在多个主题乐园中加入了《鱿鱼游戏》里的热门关卡,吸引了很多粉丝和游客,还能借势卖出周边和衍生品,有效地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消费闭环。
续集烂尾,几乎是大多数剧集的命运,《鱿鱼游戏》也不例外。但网飞在不同领域对于这个大热IP的极致开发,却值得剧方和平台学习。尤其是当观众圈层细分之后,真正的全民爆款IP其实是越来越少的,所以平台和片方都应该珍惜像《鱿鱼游戏》这样的现象级IP。
正如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侯晓楠在演讲中所说,“一部影视的热播,恰恰是一个IP价值释放的开始。而爆款的影视带动产业链的联动,可以打造常青的IP。去年阅文围绕《庆余年》《大奉打更人》等精品IP,联动上下游的合作伙伴,一体化进行了书、影、货的产业联动。”《庆余年》第二季的盲盒销售数量超过20万只,卡牌的销量也创造了影视卡牌的销售纪录。不久前,《庆余年》沉浸式剧场也落地在上海豫园,为剧粉和IP粉打造了更立体的体验。
像《庆余年》这样的爆款IP,虽然没有《鱿鱼游戏》那样天生适合开发游戏、主题乐园的吸金体质,但也依然可以进行产业化开发,比如与文旅结合做沉浸式演出、与卡牌结合做衍生消费品。只要一个IP能找准自身的特质,就能开发出多种变现的可能性。毕竟影视是一个IP释放价值的开端,而产业化才是IP价值的放大器。
来源:骨朵网络影视
商赢配资,配资658,正规股票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